50多天之内,随着宏观调控的全方位出台,楼市的成交量萎缩成为市场的直接表现之一。房价“降与不降”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降多少”才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降20%。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几天前对房价走势作出的预判,与本报年初的判断不谋而合。
而5月底,在楼市舆论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任志强、潘石屹等几位房产大佬们,对于房价下降趋势的判断,给出的也是接近这个数字的一个判断。
再早一些,在国十条政策出台之后,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针对25家知名房企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于降价的幅度,多数开发商也给出了20%的可接受空间。
多家银行通过房贷测压后也纷纷表示,房贷能“抗”跌价三成。
降20%,一时间牵动了各方的心。
专家:房价下跌20%不是问题
就在这两天,巴曙松这个名字,成为了关注楼市的所有人的眼球焦点。
身份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的巴曙松,在几天前举办的一个财经论坛上,对目前房价走势作了预判。他认为今年房价回落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三个原因导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房价向下已成定局。至于房价下调幅度会有多大?巴曙松称,学者们一般认为下调到2009年初的水平,降20%是健康的。
这是最近的身份颇有重量的专家,对于房价走势作出的一个明确预判。而不能让人忽视的是,在关于房价下降幅度的言论中,同样的一个数据,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业内人士口中。
“房价肯定会跌,不跌不行。”5月初,认同房价要下跌的观点最初从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口中说出的时候,震惊了楼市,因为此前任志强一直是“嘴硬派”的代表。但这次,他不仅承认房价会下降,而且还表示“国十条”只是个开始,严厉的行政干预已到了房价不跌绝不罢休的地步了。“如果不能有效调控,政府会接着出政策,一直出到有效为止。”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前段时间也一直被人与降20%联系在一起。潘石屹在公开场合解读了近期楼市的一些政策,对市场动向作了一番分析,判断“中国一些主要城市住房的价格应该回落到2009年初的水平”,以及“2009年一线城市住宅的涨幅大约15%-20%”的谨慎表态。尽管最后见诸于媒体被公众获知的“住房价格会下跌20%”这一结论,在潘石屹看来是被误读的观点,但他依然承认,一些大城市,尽管影响住房价格的因素很多,只从价格与其他指标相比,下降20%并不过分。
4月中旬以来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让“房价”与“下降”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组成的词组,已经不再是房地产开发商口中的避讳了。不仅任志强与潘石屹不约而同达成了这个共识,不少业内专家都对房价做出了要下跌的判断。在潘石屹发表上述观点的前一天,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也给出了类似的预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未来3-6个月内或出现10%~20%的降幅。而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就认为,政府对于房地产价格的措辞从“遏制上涨”到“回归合理的价格区间”,就意味着要把这一轮涨上去的降下来,否则调控就达不到效果。而他对政策效果的预测,是到今年年底,“房价将下降三成”。
一组更具说服力的数据,出现在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针对25家知名房企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于本轮楼市降价幅度和调整见底的时间,调查结果相对比较统一:36%的开发商认为房价的下跌幅度在10%至20%之间,28%的开发商认为房价的下跌在20%至30%之间;约72%的开发商认为在2010年底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会“见底”。
银行:房贷能“抗”跌价三成
不少坚定地认为房价不会下降的观点,支撑的论据,是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导致“断供”现象的出现,银行会成为最终买单者。而作为一个机构庞大的赢利者,银行出于对自身盈利的考虑,势必会使出浑身解数“托市”。但是,这一支持论据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显得格外苍白。因为,就在国十条政策出台后半个月左右,一份针对多家商业银行进行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出炉。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披露房贷压力测试结果的,是交通银行。5月初,交通银行高层在一季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如果房价下降30%,该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将上升1.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将上升0.9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显示,该行房地产业贷款总体风险可控。
而建设银行在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发布的压力测试结果称,房价下跌30%对建行不良贷款的影响“与交行大体相当,可能会略微乐观一些”。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招商银行也做过很多压力测试,新政不会对招行的零售信贷业务产生大的影响。”
农业银行通过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房价跌幅超过20%后,每多跌1%,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1%。
民生银行在压力测试中则是估计最为乐观的。行长洪琦公开表示,房价下降40%也不会影响民生银行资产质量……
银行纷纷出台的抗风险报告,要证明的无非是一句话:就算是下一步继续有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一定程度的房价下降,我们银行都是有承受能力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多跌点也没问题,银行扛得住”。
“新政所针对的对象是缩短房地产的资金杠杆,而没有动用加息等手段,说明政府并不愿意让货币紧缩,而只想减少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著名经济评论人、《每日经济新闻》评论版主编叶檀认为,银行一再展开针对房贷的压力测试,意图证明银行对于房地产坏账的承受能力。再加上重庆两银行因违规发放房贷受罚。一向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的房贷正在褪去优质的金边。“银行必须开发出除房贷以外的新盈利来源,以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拷问:
为什么是降20%?
下降似乎已经是定论,万科董秘谭华杰都在公开报告中称,一线城市有责任降价,否则行业环境难回转。
但为什么是20%?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关注的,是和20%经常一起出现在业内专家口中的一个词:热点城市。目前见诸于各端的关于降价的观点,多数都认为降价应该出现在热点城市。谭华杰就表示,2009年的楼市,热点城市跟非热点城市差异非常大。在这波调控中,“热点城市的房价必须要跌,必须是一个很明确的跌”。
热点城市2009年房地产销量大幅上升透支了后期需求。巴曙松认为,即使没有宏观调控,今年销量和价格也会下降,因为2009年创下的9亿多平方米商品房销量的历史天量,透支了需求,也抑制了一部分需求。再加上今年廉租房、经适房的叠加效应,房地产价格很有可能下降。
“客观地讲,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说,一线城市的房价应该跌去70%,这就是外国经济学家,包括尊崇市场经济的华裔经济学者理解的,中国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的原因之一。”被誉为具有经济学家头脑的营销学家戴欣明一向惯于抛出尖刻观点,几天前他就这样表示,“但是从中国国情或市情来讲,房价上涨只是刚刚起步,目前的下跌还是暂时的,只不过这个暂时要比以前长些。房价下跌30%就会稳市,40%就会救市。”
尽管支持房价下跌,但谭华杰也表示,要考虑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过,他认为,其实房地产市场对上下游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比如说用钢量,房地产的用钢量只占全国的钢产量10%多一点。而房价应该下降的一些热点城市,占的比例本身也不大。”真正的影响是房地产行业出现大幅降温,会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地方政府的支出会发生大幅度减少。“所以这个时候要关注真正的影响,重点不是关注房地产的购买力,而是关注地方政府的购买力,地方政府的购买力受的影响会更大。”但他同时也认为,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购买力下降是有好处的。
房价下跌会有一定的幅度,也不会无止境地下跌,这是认同下跌20%论的业内专家们一致的态度。20%左右的幅度,应该是说各路专家对于房价下跌,但又不会影响到整体经济形势的一个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