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发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须退出房地产业务,在产权市场上激起了巨大反响,而上海的产权市场作为央企房地产退出的重要渠道,将给民间资本提供大量承接机会。
央企房产投资净流出
在全国,上海产权市场交易规模和运行质量多年保持领先。 2009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各类产权成交金额达1190.21亿元,同比上涨10.87%。企业国有产权去年成交金额达到962.97亿元,同比增长6.94个百分点,增值率为44.91%,同比增加32.9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上海产权市场还是中央企业重要的产权和资产交易平台,在支持国资国企改革中发挥着资源配置和优化功能。就拿今年来说吧。今年以来,上海产权市场上发生的交易涉及到了八十多家央企,即有六成以上的央企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央企业产权交易项目挂牌数和挂牌金额较去年继续增长,保持了中央企业产权交易全国第一的位置。
以往的数据还说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是央企企业房地产业务退出的重要渠道。2007年至2010年3月,各央企集团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成交房地产项目126宗,总金额60.3亿元,其中2009年至今在联交所挂牌转让成交52宗,成交金额近20亿元。再来看看受让这一块:2007年至2010年3月,各央企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受让成交房地产项目34宗,总金额近20.79亿元。可见,央企近年来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是呈资金净流出状态,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完全的“国进民退”,相反,不少央企已在逐步退出房地产板块。
非公资本接盘踊跃
由于上海产权市场的平台功能强大,随着国资委的发令,可以预见的是大量的央企业房地产项目将挂牌上海产权市场进行出让,而紧跟而来的将是非公资本的接盘浪潮。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室高级经理刘亮博士认为,三大原因确定了非公资本将成为这些房地产项目的受让中坚:一是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看,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是必然趋势,在央企带动下,国有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大势不会改变;二是从民间资金的投向来看,房地产仍然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市场之一,因此,在央企退出的前提下,非国有企业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三是从资金方面来看,随着房地产信贷的进一步收紧,国有企业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可能趋于谨慎,因为国有企业的资金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信贷政策的收紧可能会使他们在资金方面产生些问题,而这也为非公资本带来机会。
事实上,近年来非公资本作为房地产项目承接主体已非常明显。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在2007年至2010年3月转让的房地产项目中,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受让的房地产项目为304宗,占总成交宗数的38.33%,总金额近259.83亿元,占总成交金额的45.56%,受让的“大头”已经是非国有企业。整体来看,国有企业在房地产市场呈净退出的格局,非国有企业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进入主体。
产权市场服务功能升级
据悉,为了让各类社会资本更好地参与承接准备退出市场的国有产权,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近来在服务出让方和受让方上又有许多新动作出台。
今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加大了项目推介力度,实行投资人档案管理,加强了投资人信息库建设,与更多的投资人包括国内外知名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将项目推介重心从卖方市场向卖方和买方市场并重转变。并在扩大新的投资人群体的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注重区别投资主体类型,不断深化和丰富服务内涵,实现系统对市场项目的跟踪、对项目核心价值的分析和信息撮合的实时化。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市场部高级经理姜涛透露,今年以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先后组织召开了项目推介会70多场,推介了200多个重点项目,有2000余个投资人参加了项目推介会。不久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市场部组织的房地产项目专项推介会就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该推介会不仅详细介绍了国航大厦整体转让、上海白厦宾馆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上海雍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丽园路某办公楼等项目情况,还邀请中国指数研究所专家来交流讲解政策,分析和研判投资策略,为意向投资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据悉,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还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网站系统,跨越地域与时间的制约,增强了项目信息的辐射力。除此而外,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在建立完善全球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传媒(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在信息收集与传递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布信息。今年以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累计发布挂牌项目信息上万条,重点项目推荐400多条,同时在全国30家地市级报纸上发布中央企业项目公告,吸引了投资人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成效。